2010年7月20日星期二

鏡片發白

鏡片發白是一個令好多攝影人頭痛的問題。因為鏡片發白不單會降低成像的反差、銳度等,而且在賣鏡頭時一定給買家一個好機會殺價 (一笑...) !!!!




本人在很多網上的討論區讀過或者與其他攝影人私底下都討論過鏡片發白的成因,最常聽到的就是 "玻璃變質"、"做玻璃時做得差,所以久而久之就發白" 等的原因。現在先不討論這些原因是否正確,我們先看一看那些發白鏡片的位置或方向。




一般發白鏡片的位置

如何大家手上有發白鏡片/鏡頭的話,請大家拿出來看看。本人看過很多發白鏡片,基本上都是這幾個位置;


1) 光圈葉的前後兩塊鏡片面,即是鏡頭前組的最後一塊玻璃面和鏡頭後組的最前一塊玻璃面。


2) 鏡頭後組的最後一塊玻璃,向著菲林的玻璃面。


3) 鏡頭前組第一塊玻璃,向外的玻璃面。如果玻璃面有 coating,此面是不會發白。如果發白,即表示此鏡片沒有 coating,或叫做 "白" 鏡。


4) 離膠鏡片內的玻璃面。



大家有沒有發覺,以上提及的位置都有共通點,就是會接觸到空氣。其實空氣中有很多對鏡片有害的成份,如果鏡頭使用後沒有好好地清理鏡片,久而久之,鏡片上就有機會沉積一層物質、或受到浸蝕,鏡片最後變成奶白色,而且只在鏡片面,不會在鏡片內發生。至於光圈葉前後的兩塊鏡片發白,多數由鏡筒內的潤滑油造成。潤滑油經過多年的使用,會揮發並黏附在這兩塊鏡片上。如發現這個問題時,可以使用 Acetone、 MEK 、或白電油等清理鏡片。


可能會有人質問這些資料的真確性。我想大家細心想一想,其實鏡片 (玻璃) 變白這個問題,每天在我們身邊都有發生。大家看一看家中的窗戶,向街那方向的玻璃面是否有一層奶白色的物質,但室內的就沒有呢? 閣下的浴缸,如果有玻璃門,浴缸內的玻璃面上是否有一粒粒白色的物質,但浴缸外的玻璃面就沒有呢?


大家亦可以參考世界上不同的玻璃學會的資料。這些學會大多數都不是專門針對鏡頭玻璃,但我們可以參考它們的專業知識。例如有一個叫做 American Cut Glass Association (ACGA),有一篇關於 Sick Glass 既文章 (此文章主要針對古董玻璃擺設),提及有三種情況會令玻璃變白。頭兩種情況與本人想法一致 (即沉積物或浸蝕)。第三種情況提及玻璃表面上有極多極細小的裂痕,令到玻璃看上去好像奶白色一樣。這種情況在鏡片中極之少見,本人只見過一次,所以不會在此討論。





解決方法 [非破壞性]

發白是由於鏡片上 "多" 了一層物質而形成,就可以使用一些非破壞性的方法去解決。



1) Acetone / MEK / 白電油等的溶液 - 對清理初期形成的油性污漬很有效。



2) 純花士令 (Vaseline) - 即是各位小時侯發燒,探肛時使用的花士令。把花士令塗上發白鏡片,等幾天後清理。如果那層物質是油性附合物,就有機會被花士令帶走。


3) Pond's (旁氏) 冷霜 - 無錯,就是各位家中使用的旁氏冷霜。此方法是本人在很久之前在網上讀到一位自稱是外國 Olympus 維修部退休技術員所提供。此人宣稱 Olympus 給維修員工的內部指引,如果鏡片上有白印,可以試用旁氏冷霜除印。使用時,落少量旁氏冷霜於表面,然後用手指不停在鏡片上打圓圈。本人親身試驗過,用在一片有少量發白 (大約只有 2mm 直徑) 的鏡片上,用手指輕輕轉動約五分鐘後,白印消失。


4) 浸假牙的藥水 - 如果發白是沉積物所至,而前三種方法都未能去除發白,就要使用浸假牙的藥水。使用方法就好似浸假牙一樣,完成後一定要用清水完全洗乾淨鏡片。浸假牙的藥水只會對一些炭合物、鈣化物有反應,不會對玻璃有影響。




解決方法 [破壞性]

如果上述所有非破壞性既方法都沒有效,即表示那些發白好可能是因為鏡片受到浸蝕所至。要解決就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打磨。至於打磨的方法和用品請留意日後的文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